首页 > 会员活动 > 会员活动

在11月24日中国理财师职业化发展联合论坛《财富管理全球经验》直播活动中,本书主编夏文庆先生连线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作者进行对话,纵览全球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历程、现状,分析促进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必要环境和决定性因素。同时,助力国内的理财师群体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作者们介绍了各自调研的国家/地区,以及在调研过程中的体会,并结合各自所调研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就国内财富管理行业近三年来的发展状况,谈各自的看法。江苏省理财师协会,也积极参与了本书的编撰工作。

 

 

夏文庆:各位理财师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理财师职业化发展联合论坛《财富管理全球经验》直播活动。

 

中理职联是由一线的理财师们自发形成的一个专业论坛,它的目标是希望集全行业之力,自下而上地来研究讨论理财师行为规范,和具有专业化标准的理财服务模式。

 

在2017年,中理职联展开了对全行业理财师职业生态的问卷调查活动,参与活动的理财师达到了4597名,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和信息,中理职联发布了《中国理财师职业化发展生态白皮书》,并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出版了《中国理财师职业生态2018》一书。该书出版后,获得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好评,被称之为“当代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清明上河图》”。

 

在此之后,中理职联行业发展研究小组,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二部白皮书的调研和撰写工作,并在2019年完成了《海外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调研白皮书2019》,后来因为包括2020年新冠疫情在内的种种原因,这部白皮书直到去年年底,才由中国机械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名为《财富管理全球经验》。

 

在《财富管理全球经验》一书中,中理职联行业发展研究小组对美国、瑞士、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管理行业进行了介绍,列举了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金融监管特点,以及在财富管理领域的监管措施;并介绍了当地的财富管理行业以及理财师的职业生态。

 

本书的作者群包括了中理职联行业发展研究小组的王伟强、刘技学、林莹琬,还有我自己,并特邀了美国犹他谷州立大学伍德伯里商学院金融经济学系主任毕倩雯博士,新加坡渣打银行私行执行董事张智怡先生专门撰写了美国篇和新加坡篇,同时,瑞士注册金融理财规划师考试委员会的主席,IFFP金融理财规划商学院院长菲利克斯·霍拉赫博士也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建议。

 

所以,今天除了我以外,我们还将和目前身在美国的毕倩雯博士,在新加坡的张智怡先生,以及杭州麦策的王伟强先生、上海融义的刘技学先生、和深圳的林莹琬女士进行连线,让《财富管理全球经验》的各个章节作者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在调研工作工作中的体会和感悟。

 

夏文庆: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目前来讲还是处于一个刚刚完成从 0 到 1 的阶段,即使发展时间比较短,我们还是感受到这个过程中的很多问题。所以,去了解那些已经有较长的行业发展历史、而且在各方面还比较领先的国家和地区,是非常有必要的。接下来,我们就让各位作者来介绍一下自己对所负责的篇章,并谈谈自己在调研过程中的体会。首先有请伟强。

 

王伟强:我在本书当中撰写负责的是瑞士财富管理这一个章节,那么瑞士私人银行向来是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圣殿,其以国家中立和银行保密法闻名全球,从战争避难所发展成为了全球富人的最佳财富管理中心。

 

瑞士财富管理行业深深的镶嵌在瑞士银行业的服务体系之中。从银行保密法的立法,到最后与各国际反洗钱组织签署反洗钱法案及税收信息分享机制,瑞士银行业在不断演变,使得其更适应全球发展。

 

两极化是瑞士财富管理行业近几年发展的一个现象。一方面,随着监管和竞争的加强,传统的合伙制瑞士银行逐渐消亡,公司制全球化发展的大型银行架构成为主流,各种合并收购成为瑞士银行业的常态,商业银行数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专注于财富顾问的独立咨询服务机构也仍然大量存在,其专注于利基市场,且以其稳健低杠杆精品化经营仍然获得了很多客户的青睐。

 

能够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不仅需要稳定的社会发展预期,还要有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和充足的行业人才培训体系。瑞士金融业监管的两大机构“瑞士中央银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主席和理事成员均由瑞士联邦委员会直接任命,其负责监督瑞士金融机构稳健而合规经营。而大量的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则负责从业人员的准入以及日常行为监督。瑞士金融机构必须注册接受政府或者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瑞士也存在大量的金融职业教育机构,国家在立法层面支持其职业教育。在大众理财、私人银行理财,以及企业理财方面都有相应的分层培训,以及持续教育的专业机构。成为私人银行家必须要从学徒开始,有十年以上的行业从业经验。这方面的规范性培训,为瑞士财富管理行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国家在立法层面也有所谓的瑞士职业教育法,他在立法层面支持整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在大众理财、私人银行理财以及企业理财方面都有相应的分层次的培训,以及之后的持续教育的培训。成为私人银行家必须要以学徒开始有三年以上的行业经验。在这方面的规范性的培训,为瑞士财富管理行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在我而言,我觉得这一点尤其是自律组织的出现、自律组织的培训和日常监督的作用,是特别值得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来学习。

 

夏文庆:从伟强的介绍中,我们不难了解到瑞士的监管体系和行业自律组织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瑞士在财富管理人才培养、资质认定和行为规范方面也确实可以为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发。

 

在伟强的分享中,提到了行业自律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国理财师也非常熟悉的全球性专业理财师专业认证体系,就是 CFP,以及它的颁证机构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因为它的发展在美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毕教授在本书的美国篇中,也对此有专门的介绍,我们接下来有请毕教授为我们分享一下,近年来,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在认证标准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毕倩雯:我很高兴有机会参与撰写财富管理全球经验中的美国篇,在我整理美国理财行业发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时,可以看出,首先美国理财行业也是从一片空白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直到现在,金融理财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从学术上来讲,也还处在相对不够成熟的阶段。

 

虽然美国金融理财师资质CFP的出现,极大的规范了金融理财服务行业,但仍没能完全从保险销售人员中剥离开来,从最开始的教育、考试经验和道德,形成一个职业一个认证的职业标准体系,到6门核心课程:理财规划、基础风险管理、投资、税收规划、退休和员工福利、遗产规划,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添加的信托责任。

 

去年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又在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中加入了金融理财心理学的内容,其中涵盖了客户和理财师在态度和价值上的偏差、行为金融学、金钱矛盾的起源、金融咨询准则、有效沟通准则,以及应对灾难事件的策略等6个主要部分。总体来讲,自1985年成立以来,在美国国际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美国金融理财师整体素质和行业标准还是在不断得提高的。

 

夏文庆:谢谢毕教授的分享,从毕教授的分享当中,我们还是能看到感受到:在专业理财师培养,以及行为规范方面,现在好像又拉开了一定的距离。所以,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包括那些在我们眼里可能已经发展得比较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而是还在不断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是不能有任何丝毫的松懈的。

 

林莹琬女士负责的是《财富管理全球经验》一书中的香港篇。有请她分享一下在调研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在她的实际工作中能感受到的,内地和香港客户到底有哪些区别,两地在财富管理领域的监管有哪些不同。

 

林莹琬:我负责调研的是香港地区,应该也是在这本书涉及的地区内同业朋友们最为熟悉的一个城市。而我所在的深圳,也因为毗邻香港,很多客户的投资理念和对财富管理的要求,也深受香港影响,这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情况。跨境客户会很直观的对比深港两地不同的产品和监管要求、会用香港成熟的标准化服务来对比境内相对弹性的服务模式。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两地客户对金融产品的理解差异非常巨大,比如外汇交易和共同基金,香港客户轻车熟路,内地客户却往往无从下手。那时候外资银行在国内最受欢迎的产品是结构化票据,CPPI结构,就是后来国内银行常见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在那时是外资银行特有的一种新鲜理财产品。

 

也正是那段入行的亲身经历,让我清楚得认识到,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是建立在一个国家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与之匹配的监督管理体系上面的。所以我在香港调研的这部分,首先是基于对香港的金融市场和它们的金融监督管理体系进行调研,回顾其发展历史。香港是少数进行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地区,混业经营最大的特点是资格互认,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展开来说就是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个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的多元化经营。

 

这个情况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因为近十年国内的财富管理行业也是这么一个发展路径。比如客户在银行可以买到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资管计划、保险等一系列金融产品,但公募基金、资管计划是属于证监会审批、信托虽然是银监会审批,但信托和银行理财的本质截然不同,私募基金在很多年前几乎是个裸奔无监管的状态。应该说是从16年之后才开始逐步有了一些规范和备案的一些条款。大家可以看到这两年对于私募的监管的规则是越来越细也越来越多,也看到大量的不合法、不合规的私募基金被取缔被注销。

 

客户平时接触到这些产品都是在银行,但银行的销售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是否正确理解产品,是否按照严格的规定,把产品销售给相应可以承担风险的客户,这些都无法有力监督。

 

分业监管在监管上面其实是有一些空白的地段的,更不要说大量横空出世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他们完全没有持牌经营的理念,却在销售全市场金融产品,甚至还有许多自制虚假金融产品的行为出现,所以其实对整个市场的冲击,包括对投资人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在本书的调研中,我们重点回顾了香港地区2008年雷曼迷你债券的事件,从事件发生到导致的后果,以及香港金管局和证监会的处理方式,再到后面陆续出台的监管架构调整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整个发展路径其实和我们最近几年国内市场根据资管新规在做的一系列监督改革非常相似。

 

我的这部分调研内容也介绍了香港财富管理行业里从业人员的结构、专业认证和薪酬情况等,希望能帮助理财师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坚定信心,同时对未来发展路径有更清晰的目标和规划。

 

夏文庆:感谢莹琬的介绍,这也是她个人在长期的财富管理工作实践中的切身体会。接下来,有请中理职联行业发展小组的另一位重要成员刘技学,为我们介绍他在调研英国财富管理行业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刘技学:这个课题能够开展下来确实有蛮多的不容易的。

 

第一个方面,从《资管新规》出台开始,新的政策对行业方方面面的影响都非常大,以产品销售佣金为导向,还是比较单一的模式。大的机构在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因机构自身利益因素的影响会影响客户的投资体验。这是在任何一个国家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英国市场的梳理,我们看到在行业发展的早期,确实有这样的问题存在,这才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有一些实质性的举措。

 

第二个方面,财富管理行业是一个“很难让客户信任认可,但却会因为一些因素很容易出现信任坍塌”的行业。客户在选择机构的时候,尽管说机构的经营的时间、存续的时间和这家机构的经营是否稳健、是否为客户考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实际上我在英国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当时间延伸到上百年以上的话,是否会有一些变化,我所看到英国有一家机构已经从业186年了。大家可以想想,如果在很多年后,当你的客户碰到有这么一家,已经为客户提供100多年的机构为你服务,你是不是会有一种另外的感觉?

 

第三个方面,市场的波动性很大,在波动的过程中,非常考验大家面对自己内心的承受能力。首先要对自己坦诚,同时要对客户坦诚,因为这个结果已经有了,接下来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做才能让结果往好的方向走。

 

第四个方面,目前我们仍处于行业发展的早期,在早期的市场中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但在现有的市场格局里,如果想要有一个新的突破,还是很考验智慧的。很欣喜地看到,目前我们行业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很多先行的人,包括客户付费,包括为客户提供多元的服务,这些都是很有益的尝试。这是我对这次调研的一些体会。

 

夏文庆:谢谢技学的分享,刚才他提到很欣喜地看到业内有很多人和公司都在做一些很多元的尝试,我想应该也包括他目前供职的融义财富在做的一些尝试,融义财富的创始人陆晓辉,还有麦策的王伟强,石榴询财的南晓鹏,经纬仁和的陈方和李京,都是中理职联的执委会的成员,并且都是创业者,我们都在以不同的模式在寻求发展之路。

 

这两年,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我们有请目前在新加坡的张智怡来为我们谈谈当前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在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张智怡:我想大家比较关心的是这两年整个新加坡的发展趋势,无论是从金融还是从经济角度,因为这两年我也看到一些我们国内的报道,比如说新加坡在今年的局势当中是一个“躺赢”的角色,我们也发现有很多的资金会涌入到新加坡。是否是“躺赢”,我觉得见仁见智,以我在新加坡的感受来说,实际上新加坡到目前来说能有现在局面,既是有偶然也有它的必然。

 

从偶然的因素来说,无论是疫情的因素还是中美之间的日趋紧张的关系,实际上都是将一些供应链往一个相对在两边比较中立的地区去挤压。另一方面,今年的俄乌冲突也增加了新加坡的吸引力,有很多欧洲以及美国的资金正在向亚洲进行转移。

 

所以目前新加坡已经不再像以往是我们所说的“华人的南洋后花园”,它有一个更广泛的意义,更多成为了一个世界的新加坡。

 

从必然的因素来说,我自己的体会是,无论是从新加坡的政府,还是到金融领域的建设,他们都是秉承着一个非常理性和务实的执政思路。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新加坡的前总理李光耀曾经有这么一席话,当时新加坡也是刚刚对外开放,坚持要讲英文,然后吸引外资,当时也有媒体说吸引外资过来就是剥削我们的,然后李光耀就回复说:现在新加坡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人,我们欢迎剥削,如果剥削能让我们吃饱肚子的话,我们欢迎剥削。

 

就是用这种非常务实的态度,才使新加坡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小渔村,发展到目前相对来说比较繁荣的城市型国家,同样在整个经济和政治上都有一定的独立的地位,也正是这样独立的地位也更能吸引,无论是中国背景还是其他海外背景的资金,把它作为一个在东南亚的重阵。

 

新加坡目前来说,它的目标是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在亚洲的瑞士,因为新加坡的文化也比较特别,实际上它是全球除了中国以外,唯一一个以华人为主的独立国家。所以对于华人来说,新加坡是非常有亲切感的,无论是美食、文化,包括家庭的理念、教育的理念,包括“鸡娃”,其实这一点大家都是很相似很亲切。

 

另一方面,对于全球化来说,因为李光耀总理当时的国策就是将英文定为官方语言。新加坡一共有4种官方语言,英文是最主要的一种,其次就是中文,这边叫华语,以及是马来语和印度的泰米尔语。这4种语言也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文化交融的地方。

 

在传统的新加坡的财富管理的领域当中,除了华人的资金以外,印度富豪的资金、中东富豪的资金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新加坡未来的一个趋势,我们也非常乐观,因为目前来看,整个资金的涌入还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新加坡的金管局的举措也非常务实,它最近有几个吸引人才和资金的方案,例如说13系列的家族办公室,它会主要吸引的是投资人的资金以及基金管理人作为人才入驻新加坡。

 

还有一个是叫做全球投资者计划,这个计划它不光是要有资金进入,它更希望的是能够带动整个项目、整个就业机会能够把高端的制造业,包括高端的服务业引入到新加坡,我觉得这也是新加坡立足非常长远的一个地方。

 

因为大家也知道新加坡作为一个岛国,它的资源包括战略纵深都是相对比较匮乏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它也没有完全依赖于金融服务业或者航运业,它还是尽力去发展了一些例如像航运制造、石化、医药、半导体这些实业,并且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当中其实都做到非常领先的位置,这样的话使整个行业其实也没有单一化,避免了像单一化的经济体如果出现某一个行业或者经济周期受阻的情况,会使得整个经济都陷入一个萧条状态。正是由于这种互补的情况下,才使得新加坡能够熬过整个疫情的艰难时期。

 

夏文庆:谢谢智怡。刚才听了各位的分享,我自己也深有感触。我这次负责的是我个人工作和生活了十四年的澳大利亚的财富管理行业的调研。同时,作为《财富管理全球经验》一书的主编,我也有参与到全书六个主要篇章的组中和编辑工作,因此整体的感受可能更加宏观一点。

 

在本次调研工作中,有几个我们认为有几个值得我们深思,也给我们带来了启发的地方。比如:

 

对比海外行业发展的历程,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当前所处在的发展阶段;

 

在海外行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先进力量迸发出的巨大的力量;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监管对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行业组织在人才培养、职业标准方面的作用等等。

 

在《财富管理全球经验》一书中,理财规划行业(Financial Planning Industry)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关键词。

 

而理财规划行业出现之前的市场特点,其中包括:客户普遍从银行职员、投顾、保险从业人员和税务会计师等传统财务顾问处获得咨询服务和建议,而传统财务顾问在产品销售和服务营销过程中,往往深陷以销售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并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成为既得利益的获得者,同时出于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利益,还往往忽视了客户体验和权益等等,这些现象其实在各国和地区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过程中,都曾经出现,而他们在这个阶段的市场特点和我国当前的行业特点非常相似,也和我们在《中国理财师职业化生态2018》中所发现的一些行业现象非常吻合。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这样的环境中,客户表现出对市场机制一定的失望,而从业人员则对行业发展更是普遍充满了疑惑和焦虑。

 

而在这种困境中挺身而出、发出变革呐喊的,恰恰是来自行业一线的从业人员。本调研报告中,毕博士介绍了被认为促成了美国(乃至全球)现代财富管理行业诞生的“芝加哥十三人会议”,以及因为这场会议所引发的一场行业“革命”。

 

它不仅提出了“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的行业发展命题,同时还成立了向符合专业和道德规范资质的理财顾问提供认证的行业协会,并建立了一个提供该认证的教育机构——国际金融咨询学院。这也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理财规划师认证之一的CFP的前身。随着理财师专业化标准的制定以及CFP认证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张,综合理财规划服务的概念异军突起,各国的传统财务顾问也逐步转型,从单个领域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延伸到综合型的理财规划服务,形成了各国的理财规划行业。

 

虽然我个人的研究认为,理财规划同样不是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终点,但理财规划服务的兴起以及它对普通家庭的财富管理活动的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大家从中可以看到,这一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变化起始于扎根于一线的行业先进力量,这说明了任何一个从业者都不应该妄自菲薄,也没有必要灰心,在寻求行业发展方向的道路上,其实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把每一个不愿随波逐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把每一份对行业发展的情怀汇聚起来的时候,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今时今日的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就需要这样的行业先进力量!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既看到了行业组织(包括专业认证机构)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看到当行业组织成为既得利益者的时候,有可能把自身的利益放在行业发展需求之前的现象。像本书澳大利亚篇中提到了澳大利亚最大的理财师自律组织澳大利亚理财规划协会(FPA)在行业出现大量的负面事件的情况下却反应迟钝,以及和澳大利亚两个主要财务会计师机构就理财师认证标准方面的异见而各据山头的情况。

 

最后澳大利亚是由立法机构和政府出面,一方面通过立法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服务体系的监管,另一方面,成立了澳大利亚理财顾问标准和道德操守管理局,统一负责制定理财师教育和培训标准和道德操守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

 

鉴于我国目前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以及行业自律组织和民间组织的管理模式,虽然已经存在几家在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理财规划师认证机构,但并不存在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财富管理的行业组织;随着财富管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理财师认证机构的增量发展也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由政府成立专门行业组织来统一制定理财师教育和培训标准,并监督理财师道德操守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也是未来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政府对财富管理行业的监管,也是本次调研活动的重中之重,从中也发现了在对行业进行监管的同时,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管也引领了财富管理行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在我主笔的《财富管理全球经验》(澳大利亚篇)对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立法机构对金融服务行业的两次重大改革进行了介绍。也让我们深感:在行业参与者,无论是金融机构、行业组织还是从业人员,深陷既得利益的泥沼不能自拔、而广大金融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行业声誉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政府和监管单位的作用是行业健康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尤其是澳大利亚政府在90年代以后,始终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准绳,对市场和行业的发展保持了高度的敏感;当发现第一次金融服务改革的效果不如预期时,及时进行了对金融服务行业的第二次大规模改革,对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将此次改革命名为“金融服务的未来”。

 

我国高等人民法院在《九民纪要》中提出了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为客户提供金融建议时的适当性原则。这是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财富管理服务提供方对客户所具有的信义义务,这对金融消费者保护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

 

但是在如何具体地来满足该信义义务的问题上,其实,我们还是没有具体的规定的。

 

在本书中澳大利亚篇中,我介绍了澳大利亚法律和监管当局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根据客户最佳利益行事”的原则(clients best interests),这和我们的适当性义务的内涵其实是一致的。但,在当地的金融监管当局还会对从业人员提供比较具体的监管指南,不仅明确了“根据客户最佳利益行事”原则的具体准则,同时也提供了“安全港湾”条款,什么是“安全港湾”条款呢,也就是列举了如果你做到了那几件事情,你的行为就会被视为符合更具客户最佳利益行事的原则了。这样的话,从业人员必须要做,应该要做的事情就非常具体了。

 

因此,这些在调研过程中的发现让我们深感“目标决定方向”,纲举目张的朴实道理,只有真正保障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财富管理行业才会有未来!

 

夏文庆:在过去近三年中,应该说我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对于一个行业而言,它的发展脚步其实是从来不会因为任何因素而停下来。在过去几年中,行业也始终不乏一些热点话题,因此,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请《财富管理全球经验》的各位作者,来谈一谈,自己对近期行业发展中出现的现象做一些分享。有请伟强先来和我们分享一下。

 

 

王伟强:国内财富管理行业最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我的观察而言,有如下几点感受:

 

1、经历过去几年野蛮生长,大量财富管理机构随着非标产品发行迅速扩张,但也随着非标产品陨落而消亡。归根到底,所谓的独立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并没有形成其咨询收费的商业模式。这与中国市场商业习惯有关系,就像付费APP在海外和国内市场迥然不同的遭遇一样。也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产品化或者交易付费这种以结果导向标准化付费的模式更适合推广。

 

2、监管的环境变化,使得所谓独立理财师也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是对的。与其没有监管,骗子横行。不如减少供应,慢慢发展。目前资产配置类的财富管理机构的归属就只有两种,一是成为公募基金代销机构(目前处于几乎无新增供应阶段,监管当局还在摸索合适的监管模式);二是自身成为资产管理机构,用FOF形式继续帮助客户进行以基金为底层资产的资产配置工作。那些网红意见领袖,自媒体平台,直播博主,与金融产品之间的管理直接被斩断了。从规模化发展角度来说,至少不能成为一种典型的商业模式,那么行业准入的门槛也被大大的提高了。

 

3、我仍然认为优秀理财师的价值巨大,但是人才素质的培养,对资产配置工作的理解,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对行业监管及法律法规的理解,是需要长期学习和阅历的。在没有统一监管的环境下,势必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整个行业也会被污名化。中国理财师自律监管或许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发展。现在,回归金融机构,拥抱监管是当下的最佳选择。

 

夏文庆:在伟强的分享中,提到了当前严监管环境下的,机构和从业人员中出现的不同的模式,其中也提到了非标固收类产品的式微,我们让张智怡先生来和我们分享一下,我们的从业人员应该如何来面对这样的一个现状呢?

 

张智怡:目前大家讨论比较多的话题是非标转标。以往在我所服务的国内机构对于这些固收类信托的依赖度还是很高的,一方面它会带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客户作为一个固定收益的重要配置组成部分。

 

如果说固收类信托无论是从供应量还是从供应的质量都有下滑的情况下,如何去寻找比较好的替代品,以及我们是否要从整个思路上进行转化,不完全是这种保本无风险、净值无波动的这无脑式投资,其实对我们的理财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是危也是机,危的地方在于现在做一线的理财经理也好,独立理财师也好,会比以前更辛苦,对于专业性的挑战也更强。但同样也是机的部分,比如我们的可操纵空间,我们的职业生涯会比原来更宽更广,因为我们会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获取更高的专业性。

 

以往的传统的“卖卖卖”的模式如果走不通,那就要求大家对于经济周期、产品特性,了解更多。更重要的是KYC,对于客户本人、他的家庭需求,需要了解更多。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非标转标,还是目前的固收类信托的转型,对大家的长远来说,应该我觉得是机会要大于现在的困难。

 

夏文庆:很明显,行业的发展其实是对我们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确实是机会大于困难的。

 

刚才伟强表达了他对独立理财师这个概念的一个态度:与其没有监管,骗子横行,不如减少供给。这应该也是行业试错试出来的一个结果。刘技学在《财富管理全球经验》的英国篇里也特别提到了IFA在英国发展的一个情况,我们请技学来和我们分享一下:英国的IFA的体制是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下运行的呢?

 

刘技学:结合英国当前的财富管理市场,我想和大家分享独立理财师这部分内容。独立理财师也叫IFA,在英国市场上目前大概有27,000多家这样的独立理财师服务机构,大概有30,000多名理财顾问向客户提供服务。这些IFA为客户提供的服务里所销售的基金占到了整个英国市场基金零售总额的80%,同时占到了基金销售总额的50%以上,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

 

在这里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来交流。

 

首先是资产在被谁管理?

 

首先是被谁管理?和国内一样,有零售银行、券商、私人银行,与国内有些不同是在英国有全权委托的理财师,也有相应的理财顾问,这些理财顾问中有独立的理财顾问,也有受限的理财顾问,这个是根据监管有所区别的。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就英国的退休金计划,待遇确定型的退休金计划(DB计划),这一块是和国内明显不同的结构。

 

其次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管理?这和前面一点的区别在于什么?很多IFA他所需要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平台是一些B2B的平台,这里还有一些寿险的资管机构。最后客户所投资的资金最终是投到了基金,投到了直接的权益类型的产品,投到了一些债券型的产品等等。

 

第二个是当我们关注到英国的财富管理行业产业链非常完善,在产业链上的各方各司其职。比如有一开始专门从事理财咨询的公司,他专门向客户提供一些投资的建议,然后以此为依托,向产业链的其他方面去延伸;也有立足于从一个network这个角度来出发,向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角度上去做延伸的;还有也有机构是从资产管理业务发端进而延伸到其他产业链上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

 

第三个是对IFA的机构构成上的分析。

 

1、单一的理财顾问模式,这在整体的IFA的公司里边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大概有2400多家,它的特征是这些机构只有一个理财师为客户提供服务。

 

2、2-5位理财师为客户提供服务,这一部分的机构大概是占比在2152家,平均的理财顾问人数是在3位。这些理财顾问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产生合作关系。

 

3、6-50位理财师为客户提供服务,有508家这样的公司,平均的理财顾问的人数是在11位,随着机构规模的扩大,对机构内部的管理要求也进一步提升。

 

4、大型的IFA机构,公司中平均理财顾问人数在280位左右,这样的公司在市场上有50多家。这就需要处理更大范围的机构管理、产品管理、人员管理的问题。

 

最后想和大家交流的是什么呢?在英国的监管体系中,对理财顾问的一些监管,是分等级的。第一个等级就是完整的顾问服务,理财顾问可以提供全市场全品类的产品。第二类的服务是基本顾问服务,主要只是针对于存款,针对共同基金等限定产品的服务。第三类就是只能提供纯粹的资讯服务,客户只能向这一类的顾问索取相关的资料。

 

夏文庆:英国的 IFA 能够有这样的成绩,显然也是在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下的一个发展成果。其实刚才在听技学分享的时候,其实我也在想,其实客户的钱被谁来管理,通过什么形式募集,其实国内这些硬件都是不缺的,但缺乏的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完善的监管体系下的、针对 IFA 这种独立理财师或者机构的 B2B的平台。这种平台以前我们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的,但后来却变成一种没有任何被监管资质的飞单平台,因此,在严监管环境下,首先就倒下了。然后我们就看到当时很多辞了职出来创业的理财师又纷纷回到了金融机构,当然也有一些在保险经代机构牌照下,从事以保险业务为主的 IFA 模式,但也非常少了。

 

说到金融机构,莹琬可能是我们当中供职过最多金融机构的一位资深理财师了,现在是在广发证券担任财富管理业务的负责人。我们接下来也请林莹琬来谈一谈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它和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到底区别在哪里呢?

 

林莹琬:最近几年财富管理行业比较明显的一个趋势,就是券商开始发力布局财富管理业务,尤其在去年信托非标产品出现大面积违约或者延期兑付情况后,很多理财师朋友都在考虑去券商或者基金公司的工作机会。自己的职业规划该怎么选择,券商做财富管理是否有优势?和银行相比主要的差异在哪里?这些问题我想是很多朋友比较关心的,在此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如果是自己的职业定位是长期在财富管理行业发展,那么选择一个产品线丰富的大平台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资产的获取和筛选,这是做好财富管理工作的基础,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给客户的解决方案很难落地。当然现在我们也有一些比较好的理财工作室这样的形式,也可以很好的去帮客户去做财富管理的业务。但毕竟主流的还是金融机构,我自己的话还是会选择金融机构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平台。

 

刚才也说了其实国内的市场发展和监管的趋势,和香港地区很像。比如现在银行、券商都有大量的产品货架,甚至头部机构的产品线重合度非常高,比如最近泉果基金准备发行的一款三年期基金,计划上架的银行包括招行、平安、中信、民生等十几家银行,券商也包括了华泰、国信、中金、中信等十几家,另外在天天基金网、蚂蚁金服等互联网平台也同时上线。所以可以看到对于客户来说,他要接触某一个产品,它其实是有非常多的渠道的,这样的一个同质化的一个产品的话,到底大家不同机构的优势在哪里呢?

 

我觉得银行和券商其实他们在财富管理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银行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网点多,然后它本身的客户基数比较大,客户对银行有天然的信任基础。但是很多客户对投资的理念还非常初级,还停留在保本并且不能接受任何波动的一些理念上,所以他会有对银行有这种刚兑的一个依赖。银行本身从牌照的角度来讲,信贷类业务和外汇业务上有牌照和专业优势。比如像深圳有很多外贸企业,这些企业的融资业务、工资卡业务和外汇业务都需要银行来落地,那么自然企业的闲置资金理财业务也顺理成章在银行对接,实现效率最大化。

 

券商的优势在投行和衍生品业务,这也是一个牌照优势。一个企业主,如果公司未来有上市计划,就需要券商投行的上市辅导,等上市后的一系列投融资需求都会由券商来协助完成。高管和企业员工的持股减持和理财需求自然也会选择在券商落地。

 

另外像衍生品业务国内以前个人客户都比较陌生,其实在海外是非常普遍的。像香港地区券商背景的私人银行,比如美林证券、野村证券的私行,就提供大量各种结构、挂钩各类资产的衍生品工具,满足客户不同的投资和对冲需求。

 

国内一方面受限于有限的对冲工具,另外也是投资者的专业认知还比较有限,也就是近几年通过“雪球”这一类挂钩指数的产品才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类工具相信未来在财富管理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也是券商独有的牌照,排他优势明显。

 

在资产管理方面,券商在研究和投资上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是远超银行的,所以很多优秀管理人的挖掘,另类策略稀缺的产品额度,往往券商是一手资源。因此大家可以发现银行和券商是各有优势基础,提供的服务是差异较大的,当我们选平台的时候也要根据自己的客户情况和专业能力来综合判断选择。

 

另外行业还有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从过去单产品销售模式变成 FOF产品或组合产品销售,这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简单的看产品收益率、背卖点话术就把产品卖出去,但现在就要求理财经理对底层资产的认识和投资策略的理解都要准确。一方面全渠道同质化产品,手续费的价格战进入白热化;另一方面客户过去的投资体验不佳,对单一产品的选择更谨慎,所以对任何一家财富管理机构来说,售前做好产品筛选把关,售后做好产品的跟踪和信息披露,为大客户的专户组合投资做出优异的成绩单,将会是其核心竞争力。

 

夏文庆:谢谢莹琬,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券商和银行在财富管理领域各自的优势,以及他们的区别。

 

接下来,有请犹他谷州立大学伍德伯瑞商学院副教授、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毕倩雯博士和我们来谈一谈金融科技在美国财富管理行业的运营情况,美国的理财师到底在用哪些软件呢?

 

毕倩雯:由于从事金融理财规划软件教学12年有余,可以说从最开始仅有的五六个软件,到现在两三百个不同类别的软件;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从独立封闭式到整个开放式的软件设计模式。美国理财公司使用的理财软件,也从之前的一两个到现在的由多个软件组成的金融理财软件科技平台。

 

美国金融科技在金融理财行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像我在书中提到的美国理财公司所使用的软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类,客户关系管理、理财规划、投资组合管理、办公辅助、调研和特殊用途。近几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类别,像一些与理财规划和个人记账软件之间的金融健康监测软件和专注于税收规划、遗产规划以及退休金分配规划的软件等等。

 

从趋势上来讲,除了种类细化和一体化外,理财师对于不同类别的金融科技软件的使用率也在逐年上升。在今年的针对金融科技软件产品的调研中,我们看到4495名理财公司样本,有接近97%的公司使用了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有约82%的公司使用了理财规划软件,同比去年增长4%;对投资组合管理软件的使用率约为64%,同比去年基本没有变化。此外,文件管理、税收规划和遗产规划软件的使用率均比去年增长了6%,在使用软件的满意度上也比去年稍有提高。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金融科技公司在功能和软件兼容度上所做出的努力。

 

随着大批客户退休潮来临,退休金分配规划软件在近几年会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与预期相同,调研样本中有约50%的金融理财公司认为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最有价值,约27%的金融理财公司认为理财规划软件具有价值,那么在我看来,金融科技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无限可能的领域。随着web3.0的到来,人工智能主导的理财规划和智能投顾软件将对美国理财师所提供的服务和价值有更高的要求。加密货币、非同质化代币等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改变金融科技基础框架和金融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实操准则。

 

夏文庆:听了毕博士的介绍,我个人心理其实很感慨,因为我从 16 年前回国创业,一直在致力于财富管理 FinTech 的研发。但行业专业化发展的东风始终没有到来。不过对此我也是理解的,因为行业在发展早期,就像一个在学走路的孩子,不管父母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但孩子总是有自身成长的节奏。但我也相信,未来的专业财富管理行业一定会是一个超级行业,当行业稳步发展,不断壮大后,行业自身也会产生很多的产业,各个机构本身也有不同的发展的延伸性。

 

刚才各位作者都谈了当前行业的一些现象,应该说,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在所有的市场参与者的努力下,正在以自己的节奏,逐步发展;也涌现出越来越多擅于独立思考,在专业上日趋成熟的理财师。

 

夏文庆: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就请各位作者对我们理财师都说一句话。

 

王伟强:一个是我觉得理财师无论如何要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论核心竞争力是从客户沟通,职业道德的修养,专业资产配置能力的修炼等等方面,我觉得不论哪个方面都要去加强,那么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这个是根本也是王道。

 

第二个就是要学会去珍惜羽毛,珍惜自己的声誉,拥抱监管,活得久才能走得更远,这是我给大家想说的一句话。

 

毕倩雯:我想对理财师说的一句话是金融科技并不能取代金融理财规划师,但不能紧跟科技发展的理财师终将被能够了解并正确使用金融科技软件的理财师所取代。一个业务能力出众的理财师,不仅在知识储备上要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也要在经济环境和科技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服务质量,建立与客户之间的信任,使每个客户都能成为你的终身客户。


刘技学: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这次和大家的分享,那就是:坚守本心,自利利他,长期实践,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张智怡:最后想和国内的小伙伴讲一句话是: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勉。当时选择来到新加坡,其实还是秉承一个初心,希望能够为中资的企业家出海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我们作为一个桥梁,连接的是中国与海外的金融资源以及金融信息。在国内的小伙伴,当时我对自己的定位也是一个桥梁,连接的是做实业的企业家和金融工具和金融术语,让他们更好的去理解长期的财务规划对家庭对企业对整个社会责任的作用。

 

林莹琬:我认为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截然不同,资产管理是在做投资,管理的是资产风险。而财富管理是用双手在经营信任,管理的也是信任风险。就像我们的两个手一样,左手是理财经理自己对资产端、对产品、对管理人的信任,右手是客户对理财经理的信任。而如何让两边的信任达到平衡,并且一直保持平衡这就是财富管理最大的难点,但这恰恰也是财富管理最神圣的地方。

 

当我们帮客户有效规避了一项风险资产,或者通过组合获取了良好的组合收益时,这种使命感和职业满足感就会更加凸显。很多朋友觉得今年很“难”,但这个“难”字也凸显了我们的价值。因为“难”,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和依赖才格外珍贵,因为“难”,我们的每一分努力才会被赋予更高的价值。与大家共勉。

 

最后在这里我也想做个小小的广告,我目前在广发证券深圳分公司负责私人财富团队的组建工作,广发证券是综合实力排名前十,在A+H股上市的证券公司,在这里我们有区别于同业的财富管理理念,不再单纯以产品销售为导向,而是和客户共同成长的产品保有模式来发展。欢迎所有希望在财富管理行业长期发展,走专业路线的朋友加入我们。

 

夏文庆:很高兴,今天能和各位聚在一起,不仅把《财富管理全球经验》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同时,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虽然因为疫情等种种原因,今天的直播是一场姗姗来迟的活动。但我们从来没有忘记中理职联的宗旨,那就是:借鉴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模式,集行业领先从业者之经验和思维方式;同时结合监管环境的变化,以行业自律推动中国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加强社会公众对理财师职业价值的认同;并在此过程中,提升理财师职业认知度和荣誉感,帮助理财师明确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本次直播就到这里结束了,再次感谢各位的参与,也感谢各位嘉宾,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相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江苏省理财师协会 备案序号:苏ICP备16029711号-1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龙蟠中路216号金城大厦18F 信箱:server@jsfp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