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活动 > 会员活动

全国理财师社群交流——江苏省理财师协会沙龙(NO17)

11月11日晚19:30,由江苏省理财师协会,与全国数十家理财师协会、俱乐部、社群,共同合办,近百名理财师众筹的《希望的田野上——全国理财师社群交流》活动,在上海顺利举办。


观点摘要:

理财师的自我及行业价值实现之路

王伟强     CFP、麦策创始人、拾麦财富管理创始人

我跟客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客人其实是有理财师的需求的,只不过我们大部分所谓的理财师是在做销售的事情。所以,让客人觉得你只是在说服我,你对我没有价值,你有价值的是你背后的那个公司,你代表的那个机构。

我就在这样的时机出来,成立了拾麦,直接向客人收了费,我来帮他做资产配置,帮他在市场上找产品,从他的角度帮他做一些财富管理。我们的这个业务模式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客户要为我付费,为我的理财师来付费,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收费模式其实很便宜,1‰的年管理费,按资产规模每年收。然后非年费客户会相应增加,但他不用每年付,是一笔一笔收的。我们再帮助客户去争取额外的费用分成,就是返佣,其实这个返佣,我和客人是完全透明的。我觉得金融产品的本身分销的环节中的分销成本其实太多,我希望帮助客人把这个费用成本给降下来。因为我的客人相对会金额会比较大,所以我的费用可以比较低,他们也都能接受。而客户的组织模式,就是客户与客户的一个社交模式,客户与客户之间互相交往,他们有个club,通过他们之间的增强,使得我的客户服务变得更加有粘性。同时这个模式中,因为我所有的产品的信息包括个人之间的互动交流都是非常透明的,就会使得大家有一个归属感。比如说,我们会两周或一周举行一次聚会,很多产品某个客人想买,我就可以为这个客户定制,我去组织牵头,然后其他可能有兴趣的客户就可以跟进来。

 

理财师的空间有多大

李瑛      骑士资本

我感受最深的是美国的理财师基本上没有在35岁以下的,而我们中国的理财师都非常的年轻。因为在美国,他们非常相信阅历。因为你如果没有经历过几轮金融危机,或者在金融圈里面有足够的人脉的话,你很难有能力帮客户跑完一个个产品或者几个产品的周期。

美国理财师的收费组成是非常多元化的,比如就咨询费,他们是按小时收费的。而国内的理财师收入,主要就是佣金跟提成,所以导致了国内是理财师帮公司去寻找合适的客户,国外在这个出发点上呢,也是截然不同的。

同时我觉得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点,就是中国和美国的理财师的专业经验。美国就专业是有深厚的底子的,我认识的一个人从哥伦比亚大学MBA毕业的人,到现在六十岁了,他一直在摩根做销售经理,大概已经30来年的时间,他就一直没有换过岗位,因为他觉得这个跟我自己可能最相关,就应该一直呆下去,他们会在一个领域里面把他的专业做到最尖端。

比较有意思的是,我发现美国的这些从事金融行业的的理财师,他们的身体素质非常的好,我们看到他们早上会在中央公园穿的短裤,去跑步。因为他们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而我们的理财师其实是一个先甜后苦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是非常高的,在华尔街大概两平方公里的这个范围内,有四十万的金融的从业人员,其中大概有五万的CFA的持证人员,这是占到全球的51%,而中国的CFA大概才不到1900个,所以美国就华尔街它的CFA数量就是中国的26倍。CFA就是纽约金融这个市场所必备的一个行业一个资质。所以说他们整个体系构架在之前是学的非常到位的,就这使得他们之后再处理对冲基金、股权、保险、精算等方面,已经有足够的专业底子来从事这样的事情。

所以他们更多的事情就是陪客户去旅游,陪客户在高尔夫球场打高尔夫。这跟中国很多理财师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自己的这个家庭。而在中国,我看到有很多理财师是非常拼命的,晚上可能要研读一些报告,要自己从业学习。但是美国的他们是只要一放假就绝不上班,基本上每年会带家人出去度假几次。这个是非常好的一个生存状态,因为他们有这样的一个习惯,有这么好的家庭生活方式,这样的思维已经跟那些高净值客户接上轨了。但是我们很多的理财师,他把重心完全放在客户,没有非常注重家庭的维护,但其实在这个点上是有很多能够和客户产生共鸣的方法的。

其实我们的理财师可以想一想,像高净值客户可能每年就出国好几趟,有的甚至已经移民了,我们不能完全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这对帮助客户真正处理好这些问题是没有作用的。

 

聊聊理财师之器

王贤蔚    鑫管家COO、上海科委信息安全专家、兴业银行”财富规划及资产配置系统”项目经理、产品经理

我刚入行的时候,非常有幸见证一场01年的红黑客大战,我们中美的黑客打架。然后在这场大战的过程当中,我见识到国内顶级的黑客使用了各种非常牛逼非常专业的工具。这件事情,给了我一个非常根深蒂固的理念,我认为在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职业上,应该有一个非常高度的专业工具来作为支撑。这个理念使我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做了很多事。

 

我再讲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关于财富管理CRM的经验。很多人认为CRM很简单,但是我们认为其实CRM客户管理系统,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我们认为CRM其实是一个体系,它应该包含了一些底层的数据积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除了要考虑到数据录入整理等方面的东西,更多的应该集中在数据的发觉、分析关联等方面。这样才能从客户的信息当中挖掘出更加有效的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去建立一些不同的指标,然后来帮助其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挖掘。说白了就是对客户的行为,客户的价值的细分分析等。所以我们认为这样才是一个较为完善的一个客户管理的体系,它已不仅仅是一个客户管理的系统或者工具。

 

金融社交在上海

陈勇      上海金融跨业沙龙创始人

我讲一下金融社交实践的一些感受。第一个感受,是间接感受到中国两个高资源密度的小众社交网络正在同步重组,一个是地区性,一个是行业性,为什么说间接感受呢?因为通过线下聚会,不同相关行业不同机构高管对我们的反馈说,监管机构去年报表上看到的数字说,全国大量的资金在去年冬季大量进入上海,我们就推断,地区性的社交网络重组,也就是全国的民营企业现在可能,是再向超级城市北上广转移的。当地资源密集的富裕阶层人群,群体性的向一线城市转移他要进入到一线城市的社交网络。这样我们再推断,就是目前产业资本正在向金融资本转移,我们以前从教科书上曾经这个看到过的其他国家的产业资本家向金融资本讲转型,而现在这个阶段呢,我们中国也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这个现象。我们未来至少10年到20年肯定要经历这个过程,这一块其实也是推动我的活动持续做到现在的一个最大的推动力,就是外行的资金从产业资本地产资本转出来,他要转到金融投资行业里面去,而且是一个趋势性的持续性的永久性的。

为什么找小众社群,是因为它垂直,资源密度和创新都处在前列。这个深度垂直常的专业。这种专业,我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个叫看不透,一个叫看不到。看不到就是指我们可能很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信息或者找这方面的人,但是我只知道这方面很好,我不知道里面具体要找谁啊。我们曾经和英国的一个华人社团的负责人交流过。他说英国当地有许多企业非常想到中国来,但是他们只知道中国好中国有钱,但是不知道具体有哪些需求,使他们可以对接上去的,这就是看不透。那么看不到,看不到就是一个暗物质,这个暗物质就是属于整个市场上你不知道,但实际存在并对这个市场产生很大影响力的东西。

所以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变革当中,市场上发生了许多创新的变化。创新前沿的消息是大众都需要的,是大家都不了解的,外行要进去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个群体找到啊,对接上。我们沙龙在15年5月份得到了股市要暴跌的信息,然后互联网金融监管这一块去年11月份就得到今年会发生一个监管变动消息,都是超前的。

其实就是隔行如隔山,我们通过一个小众的精英交流沙龙,来获得不同行业的内部的信息,从而使得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收益。

 

理财师职业化的实践与探索

李倞       CFP/CPB/香港CFP/新加坡CFP、苏州经纬仁合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那个时候从银行出来,我跟同伴经过深思熟虑的权衡,最后选择了自己创业,我们就想试一试,做一下独立第三方能不能行。到现在,我们回头看,这两年得到的东西已经超过我在银行20年了,对我个人的提升是非常非常的快,挑战很大。但也不是说从此就花好月圆了,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很多的事情不是那么美好,同样我们也有新的瓶颈。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努力突破专业的瓶颈,首先我要向强者学习,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能收费的理财师,尽量把我的团队带成一个全部能收费的团队,第二个就是跟金融同业合作。我觉得今后发展是黄金10年的发展期,理财师不成熟,但是客户给我们时间成熟,这么好的机会,我一定要出来成长,一个人的能量是不够的,我要跟你们在一起,我要跟你们交流,你们告诉我,我跟你们相互扶持,我们将来要把自己的路走好,走成我们中国的366行。

 

如何开发并维护高净值客户

石国民    温州理财师协会执行会长、温商家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金融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深圳艺多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

首先,我想分享的是怎么去找到你想要的高净值客户。简而言之,我觉得作为一个理财师在中国,有一个很特殊的情况,不像在美国,你可以把职业划分的很清楚。在中国做理财,他像一个全才,什么东西都得略懂,你如果什么东西不能略懂,客户就觉得好像你就不能够一站式帮他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对于理财师的要求,不单是会理财,或者说会投资,除了这以外,你还得找到一个属于你自己专业的东西。

所以我不光做了理财又做文化,文化是一门生意,我们自己或者合作的基本上都是这个文化领域里面的比较资深的一些公司。现基本上八大美院的教授院长,中国拍卖价格在100万以上的都是我们的签约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全部都是亿万富翁,而这些艺术家身边也全部都是亿万富翁。所以,我基本上不用在我自己的圈子里面去找,久而久之,我在艺术圈里面,我是最懂金融的,在金融圈里面我是最懂艺术的,自然有了很多的客户。

就是说,如果说在座的各位能够在除理财以外,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一条能够跟高净值人士有交集的行业的话,很可能深入以后,你会发现那个圈子里会给你带来潜在高净值客户。但是找到了以后并不代表,他一定会成为你的客户,我觉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叫做“影响高净值客户”,而影响高净值客户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要走进他们。你想影响到高净值客户。首先,你要成为他们,如果你是真正走进他圈子里的这个人,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又是他们中金融最专业的,那么你就不单单是一个生意上的伙伴,更多的是他圈子里面的一个人最懂金融值得信任的这样的人,所以你跟他的关系就会不一样,通过这样能够影响,他就很可能会成为你的客户。

那么成为客户以后,怎么服务这些高净值的客户?我认为最有用的工具叫“虚拟团队”,就是在海外,你想搞定一个上市公司老总,靠你一个人,一个专业的能力是不行的。所以,他们在华尔街,基本上会形成这种默许的虚拟团队。虚拟团队跟我们现在银行去搞营销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稳定性和可靠性。经过这么几年的接触,我们很有意识的去搭建一定的虚拟团队了。因为你的背后有一支靠谱的虚拟团队,这个团队能够解决教育、医疗、甚至包括买名牌到香港如何才能够买到市面价格的五折四折,健康体检哪里比较好这样的问题,这样他就会觉得你很值。基本上是我所有的客户都是来自于虚拟团队以及客户的转介绍,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做好我们的专业,我们去挑选一些我们想要的客户。

 

用爱和真诚赢得客户信任——财富管理从业经验

吉红彦     CFP、上海有创融资租赁公司创始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理事

财富管理是生活态度的显现,在做财富管理过程中最核心的一点是:怎么解决信任,尤其是无条件的信任,卖的是一份合同,一份纸,兑现的期限可能是在一年后、两年后,或者若干年后,大家为什么信任你,为什么认为你说的是对的,尤其是离开体制以后,没有银行的信用增信,又如何把信任带到工作中,如何做到信任。或许有靠专业、靠分析赢得客户的信任,也有通过大量隐性的虚拟社区、虚拟服务获得高净值客户的信任。而这里面最核心的应该是从业人员对客户的认真负责,对客户的尊重,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即如何从买方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卖方。而银行的销售是一个卖方市场,以指标、KPI考核为导向,不问市场的波动和行情。从事客户服务其实是对客户的爱,或者是对自己的爱,因为爱和真诚,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在做私人银行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瓶颈是:如何与客户对话。银行从业人员和客户在经济上是不平等的,一年拿着几十万薪酬和上亿、上十亿、甚至上百亿的人对话时,思维的逻辑、思维的轨迹、思维的编辑是完全不同的,无法理解他复杂的思维背后的东西,第一步要解决的就是让客户如何相信所讲的东西对他是有价值的,不是买一身名牌,包装自己,而只是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仍然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以自己的专业、认真,以对客户的尊重和热爱。

其实高净值客户在中国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他们财富的来源只是使他们现在8848的高峰,无限的孤独和寂寞,能聆听他的人很少,和他交流的人就更少,他对各种各样的人采取的是戒备,身上包了一层厚厚的盔甲,盔甲里面是一颗柔软的心。而财富管理人员是可以走入他生活的人,和他没有实质的冲突,可以成为他的朋友,聆听、分享他的喜怒哀乐,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美国的从业人员,通常是中年人,因为中年人有人生的阅历,可以聆听、听懂他的悲哀,能够懂得他生活中最需要什么,无限风光的背后一定是无限的孤独、寂寞。如何用爱、用真诚赢得信任?一个做户外运动的人一定要挑战人性的八大极限,八大极限的最后一个极限是:无条件的信任。信任是作为财富管理人员一个很大的难点,这其实是站在人性的角度挑战自我,如何真正不与客户进行博弈,而中国的金融机构更多的和客户是博弈关系,不是服务关系。离开体制,进行摸索、探索,其实是希望站在客户服务的角度,而不是和客户博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理财就是销售,销售的本质是爱,世界上最好的销售模式是宗教。在专业之外,在金融理念之外,站在人的角度,真正的为客户服务,为他的家人服务,为他的整个人生规划服务。COP里有一个生命周期理论,更多的是站在人性的角度,思考一个人在一个怎样的阶段,拥有了怎样的财富管理,如何超越机器成为人的服务商,而不完全是一个机器,人应该更有人性,管理其实更多的是感召。作为金融人员不要高估自己的专业,也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能站在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及思考一下自己会不会爱别人,会不会表达爱,是否真诚,会不会表达真诚。

 

买定投余保险代理人专业成长之路

黄春华     保险经纪人、领宝科技人身险事业部总经理

到今年,保险从业人员号称已经超过700万,面对种种竞争,保险顾问将如何走未来的路?角色要升级,从一开始的保险代理人到独立保险代理人,就是鼓励保险代理人创业,做自己的品牌,开自己的工作室,应该要加快步伐,尽快达到私人理财顾问、综合理财的角色升级,这是营销逻辑的改变,过往以产品销售为中心的营销,要向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专业顾问的改变。最合理的理财规划是:在需要保障的时候,有保险;在需要钱的时候,有现金。60岁之前保险保障,通过保险把最大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60岁之后现金保障,这时对大部分客户而言,需要更多的是现金资产。保险不是保障的本质,钱才是,需要的不是一辈子保险,而是一辈子有钱解决需要。重疾不是刚性、发生性的需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重疾是不会发生的,保险保的就是一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很多人一买保险就会想到售后理赔的问题,事实上对大部分人而言,享受不了这种服务。每个人都要面对老去,养老才是刚性、发生性的需求,能解决这个需求的,唯一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有钱,而不是要有保险。买定投余是指把准备投保终身型保障产品的保费,通过选择投保定期保障型产品,把资金的保费差(余额),用来做投资规划。

 

理财生态圈

付超       AFP、工商银行、湖北理财师俱乐部活动主要负责人、超姐理财沙龙创始人

在工作中其实会很困惑,在学AFP、CFP的时候,老师一直告诉我们:我们是理财师,应该构想一个综合的理财规划,应该是很公正的。但是我隶属于一个机构时,我对自己的角色、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质疑,我到底是一个推销员,还是一个理财师。由于这样的一个困惑,就一直不断的反思:我要追求什么,我未来的路在哪里?并且一些客户会盲目的信任我,同时我也在怀疑,客户在我这里是这样的,在另一个行业也容易被别人拉过去,可能会造成一些损失,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教会我的客户一些东西。在这样的动力下,2014年2月18日,我就创办了第一期超姐理财沙龙。此后每周二晚上7点~9点,会在武汉市场举办沙龙,整整两年半的期间,已经举办了70期,参加的人次大概有1500多。

我也明白,作为理财师,有责任维护理财师行业的有序发展,现在包括一些P2P、非法集资打着第三方旗号的公司扰乱市场,持证的理财师有责任去维护市场,这也是当时做理财沙龙的愿景和宗旨,也希望理财沙龙能让大家认识金融产品、合理配置资产,做好人生每个阶段的理财规划,选择客户所适合和需要的。同时也在这里带动更多的金融理财师一起倡导重诚信、不断追求专业的风气,共同维护有序的金融市场。特别是银行理财师,希望不要因为任务而对客户推销不适合的产品,要有更高的追求,要做好规划。

在超姐理财沙龙里有一个细分的群体,每一期会有一些专门针对客户群体、小白的沙龙,会推出一些和实事比较切合的话题让他们参加;同时也会有一些专业的沙龙,比如各个领域的期货、证券等,会请到金融专业,但是又不在一个细分领域的嘉宾群体进行碰撞。2014年7月,举办了一场房地产沙龙,邀请了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房地产板块的网络媒体、武汉楼市的杂志主编、电视台的房地产专栏、专门做中介的房地产人士以及做物业的老总等,经过跨界的整合,围绕房地产的主题,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在不同领域,看到的角度不同,给客户带来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围绕房地产主题,能够看到很多问题。所以做了一期之后,反响很好,就延伸了4期。

也希望可以通过理财沙龙,为金融理财师搭建一个生活和健康方面的平台,因为理财师、银行人员有时候是非常孤独的,而且身体状况也比较糟糕,可能都会有职业病,希望能搭建一个圈子,有共同话题,一起跑步、喝咖啡等,解决困惑,锻炼身体,而且在专业上进行交流的时候,也可以提升专业知识,把整个打通之后,就形成了生态圈。

 

独立理财师的互联网探索

南小鹏     CFP、石榴理财师创始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

互联网在中国一直是免费的模式,这种模式做不大、做不强,想做大、做强,必须得烧钱。但是客户凭什么给你付费?目前财经自媒体里做的最大的是以吴晓波为代表的财经人,很能写,很知道客户想看什么,粉丝数动辄过百万,他们能把问题说清楚、说明白,客户喜欢听,同时他们变现的渠道多元化。但是他们的缺点在于变现只能通过类似广告、团购等传统的社群方式,而不是金融的流量,金融的变现。

可以看到自媒体上有很多女孩没干过一天金融,但是有十几、二十万粉丝,干这行有两、三年,就是复制、粘贴、写写,看她的文章,十篇有两篇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粉丝喜欢她,一个小姑娘,没有做过一天金融,就靠这个一年能拿100多万,因为她有粉丝,可以出书,而且胆子很大,敢给P2P发广告,这里貌似有一些机会。

绝大部分金融人在互联网中的形象就是西装笔挺的,写的所有的文字,客户根本看不懂,债券非要写信用债、利率债,客户看文章还得配百度,配百度也不见得能看明白。这就说明专业和客户需求之间天然的拉开了与客户的距离。体现专业的同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产生信任,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媒体,这里有一个巨大的空间是给传统金融人的。

目前市场上,客户有强大的付费需求,而且市场也非常大,客户的信任很多会来自于自媒体长期写作的文章。信任和专业对这个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在这个行业,就永远不要辜负客户的信任,永远不要做损害客户的事情,每天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互联网非常广阔,只要用恰当的方法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与客户之间的信任,会发现,很多客户不仅仅从线下获得,还有线上。

 

职业化发展行业专业化转型的起点

夏文庆    澳洲国际金融理财师资格、悉尼理工大学(UTS)商学士、迪肯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鑫舟理财创始人兼CEO、中国理财师职业化联盟主席

中国理财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他们不是在去培训的路上,就是在办培训;不是在做客户活动,就是在参加活动,每天都忙碌于业务的拓展,还有很多的学习。整个行业在兴起,大量的理财师纷纷出来创业,创办自己的第三方财富机构,服务于各个发展阶段的理财师平台也纷纷踊跃出来,大量的理财师其实得到了非常多的学习机会,这个行业真的是充满了活力。

在所有的繁荣背后,其实还有很多问题,包括目前整个理财行业还没有一个全行业的对服务规范进行监管的东西,这个在很大程度上是保护真正用真诚和爱去服务客户的理财师,很多没有用真诚和爱去服务客户的理财师,会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让整个行业变得更糟糕,也会让金融机构知道怎样对待理财师。

同样,很多理财师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之路上,对自己的定位会充满迷茫。还有很多理财师在如此苦逼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感受到紧迫感,说要改变工作方式和习惯,这就涉及到理财教育的问题。没有一个人能用一己之力,甚至没有一个人能够用一个公司的力量改变这个状况。


现场互动:

李倞:现在互联网式的机器人似的分流,我认为机器人分流,一定是低端的一些理财需求,越往高端走的理财需求一定是机器人无法替代的,这个就是我看到的未来的方向……我觉得未来我们的理财师肯定要靠金融产品,资产配置和销售技巧等综合能力来获得客户的认可。未来的高净值客户面对的将是这些产品,资管、专户、阳光私募、PE等,跟一些低端的理财客户截然不同的,这对理财经理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王伟强:财务管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财师,理财师才是最重要的那个核心。因为有一天有可能,在中国服务大众的、服务中产的甚至服务屌丝的这些资产类别标准化的产品,它可以通过智能投顾去服务。但是高净值客户这头,我觉得离智能投顾还很远。真正面对客户帮助客人作出判断、决定,还是需要人在那里做一个平衡。

李瑛:在我的跨界过程中,磨砺不少,但最痛苦的主要还是文化上的交流,比如我在和美国最好的信托律师交流在美国建立信托之后,要如何传承给是澳大利亚的公民,这个税务如何规避的问题时。他就说:“我只有律师的这个证,所以就这个问题呢不能回答我”。他说他是做信托架构的,他会把这个信托架构搭得非常的好。他们领域会分非常的精,他会就这个问题帮我请国际税务师过来,回答我的问题。但是实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因为他已经做了非常多国际家庭的信托。这个其实是文化有不一样,会让我一些隔阂。因为他们作为有经验的金融从业人员对自己有一种自我保护,在这点上,他们非常做得非常的到位,他们会说我可能还不知道,或者我可能需要我的领导出来来解答一下这个产品到底安不安全,这是一个很好避责。


下期预告:

主题:银行理财师职业生涯展望

时间:2月15日19:00

地点:线下交流

主讲:徐嘉蔚  招商银行总行私人银行部高级投资顾问  CFP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及银行业伴随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周期,经营压力的加剧和收入的降低,让理财师们倍感压力,甚至有媒体报道银行出现了“离职潮”。

 

另一方面,随着15年的股灾和16年的债灾,市场先生用它特有的方式再次提示我们,单一资产配置的时代结束了,多大类资产轮动配置的时代来临了。理财师的专业价值和行业机会在逐步显现。

这时,我们应扪心自问,自己的初心在何处,而不是被外部影响。体制内理财师的职业生涯,究竟该如何把握?

 

嘉宾介绍

 

2001年7月  毕业后进入招行南京分行

2005年7月  通过公开竞聘,成为招行南京分行首批30名理财型客户经之一

2007年11月 调至招行南京分行零售部,任首批5名钻石客户经理之一

2012年1月  任招行南京分行基金工作室委员

2011年11月——2015年1月  任招行私人银行(南京)中心任高级经理 

2015年2月——2016年9月   任招行私人银行(南京)中心高级投资顾问

2016年9月至今 任招行总行私人银行部高级投资顾问

 

专业特长 :大类资产配置、组合管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江苏省理财师协会 备案序号:苏ICP备16029711号-1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龙蟠中路216号金城大厦18F 信箱:server@jsfpa.org